前言
刚喊特朗普“爸爸”,北约秘书长又将矛头对准了中国。
据多家媒体7月8日报道,当地时间7日,北约秘书长吕特再次指责中国“深度参与了俄乌冲突”,他认为,虽然特朗普指责北约盟友“吃白食”,依靠美国的军事力量保护欧洲,但北约对于美国依然“至关重要”,因此美国想要继续强大,就必须和欧洲紧急合作,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印度-太平洋地区的安全。
吕特先是宣称俄罗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“重组军事力量”,三个月生产的弹药数量是北约所有国家的一年产量的三倍之多,朝鲜、中国、伊朗等国对俄罗斯提供了深度支持,这是俄罗斯能持续作战的力量源泉。吕特警告称,如果欧洲不提高军费加强军力的话,那么“有朝一日我们就得学俄语了”。
展开剩余84%最近北约秘书长吕特的一番言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。他声称,一旦中国大陆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,就会要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兵入侵北约。这种说法不仅缺乏事实依据,还暴露出北约在战略认知上的严重偏差。结合当前国际局势和公开信息,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深入剖析这一言论的荒诞性和背后的真实意图。
毫无根据的指控:吕特言论的逻辑漏洞
吕特的指控建立在两个看似关联实则毫无逻辑的假设上:一是中国大陆会在解决台湾问题时寻求外部军事支持,二是俄罗斯会无条件配合中国的战略行动。但从现实情况看,这两个假设都站不住脚。
首先,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,中方始终坚持 “和平统一、一国两制” 的基本方针,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。中国政府多次强调,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反对 “台独” 分裂和外部干涉,而非主动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。
例如,2025 年 1 月国台办发言人明确表示,中国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外部势力干涉,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。这种立场是一贯且明确的,与吕特所谓的 “要求普京入侵北约” 完全无关。
其次,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是建立在不结盟、不对抗、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基础上的。中俄两国多次强调,双方合作是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,而非针对其他国家。
例如,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吴大辉指出,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超越冷战式同盟,不针对第三国。事实上,俄罗斯总统普京曾明确驳斥有关俄罗斯可能攻击北约的指控为 “无稽之谈”,强调俄罗斯无意与北约开战。
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更是讽刺吕特的言论是 “臆想”,并调侃他 “应该学习俄语,将来可能用得上”。
事实与现实的矛盾: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立场
吕特将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渲染为 “深度参与俄乌冲突”,并以此作为其指控的依据,这显然与事实不符。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始终是劝和促谈,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,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支持。
根据中国外交部的多次声明,中方一贯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,反对单边制裁,积极推动停火止战。例如,2025 年 7 月 4 日,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明确表示,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的当事方,立场一以贯之,就是劝和促谈。
这种中立立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,包括印度、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多数国家都支持中国的斡旋努力。
反观北约,其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是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,甚至计划将成员国军费提高到 GDP的 5%。这种拱火行为与中国的中立立场形成鲜明对比。吕特试图将中国塑造为 “冲突参与者”,实际上是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北约自身行为的关注,为其扩大军事投入寻找借口。
北约的战略意图:渲染威胁背后的霸权逻辑
吕特的言论背后,隐藏着北约试图扩大自身影响力、维护美国霸权的深层动机。近年来,北约加速东进亚太,试图将其军事触角延伸至印太地区,而吕特的指控正是这一战略的一部分。
首先,北约需要通过渲染外部威胁来巩固内部团结。特朗普曾批评北约盟友 “吃白食”,要求欧洲国家增加军费分摊。吕特在采访中强调北约对美国的 “至关重要性”,并呼吁美欧紧急合作,正是为了回应这种压力,争取美国对北约的持续支持。
通过将中国和俄罗斯塑造为 “共同威胁”,北约试图掩盖其内部在军费、战略方向等问题上的分歧,维持跨大西洋联盟的表面团结。
其次,北约介入印太事务的野心昭然若揭。近年来,北约与日本、韩国等亚太国家加强军事合作,试图在印太地区建立类似北约的小圈子。
吕特将台湾问题与北约安全挂钩,实际上是为北约介入台海局势寻找借口,配合美国的 “印太战略”。然而,这种做法遭到了亚太国家的普遍反对。例如,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马吉德指出,北约介入亚太将破坏地区稳定,损害东盟的立场。
最后,吕特的言论也反映出北约对自身军事霸权衰落的焦虑。正如美国将领在 CSIS 论坛上承认的那样,美军在关键战略资源和供应链上对中国存在严重依赖。北约试图通过扩大军事投入和联盟体系来弥补这种劣势,但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军备竞赛,进一步破坏全球战略稳定。
结语
北约秘书长吕特的指控是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的典型体现,既不符合事实,也无助于地区安全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,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是坚定的,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会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对抗。
北约应该摒弃对抗性思维,停止将中国塑造为 “假想敌”,而是以建设性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,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。否则,北约的所作所为只会让其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孤立,最终损害自身利益。
信息来源:北约秘书长吕特接受采访提“中俄威胁”,梅德韦杰夫回怼 2025-07-06 环球网
“俄三个月弹药产量超北约全年三倍” 2025-07-07 环球时报
发布于:重庆市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